Ventuss

Ventuss xLog

走马敕勒川 | TG: @Ventuss_OvO
twitter
tg_channel

La La Land: 酒神與日神

介紹#

2017 年寒假,我參與遊學團去美國轉了一圈,從 LA 入境,去了 SF,Chicago,最後來到 NY。那天剛好是情人節,La La Land 正在熱映,我和當時的女朋友一起逛了半天大都會博物館,下午又冷又困,找了家電影院休息。當時只覺得是部平平無奇的歌舞片,中途甚至睡著了一會兒。

中間陸續看過一些 La La Land 的解說,我也慢慢變成一個懷舊的人,一個非常懷舊的人。

2023 年的最後一天,我從崇禮趕回北京,找到東邊唯一一家還在上映的影廳,於是有了這篇文章。

La La Land 不是愛情片,是一個關於責任、勇氣,關於成長和夢想的故事。

Seb#

Seb 的命題是責任。

Snipaste_2024-01-13_01-00-06

電影中的 Seb 是窮困的文藝青年,付不起水電費賬單,拒絕家人的關心和幫助,工作不靠譜,被餐廳經理辭退,可還是「醉心」於爵士樂,並且特指最古典的爵士樂。

Snipaste_2024-01-13_00-58-57

電影中還有很多細節樹立 Seb 的形象,比如他開的車是一輛 1982 年的別克 Riviera 跑車,電影中的時間背景大概是 2014/15 年,在當代日常開一輛八十年代的老爺車,無疑是非常不划算的,油耗和保養成本都會很高。然而,他就是要這樣做,因為這樣會讓他產生一種良好的自我感覺 —— 我是一個懷舊的人,我懷念那個遙遠的美好的時代;我被辭退,那是餐廳經理不懂爵士;我不是生活潦倒,我是在殉道。

在電影的最後,Seb 如願開了一家他心目中的爵士樂酒吧,happy ending。然而這個結局在我看來有一些機械降神的意味:Seb 開酒吧的錢是通過加入傳奇哥的樂隊巡演攢下來的,而加入樂隊本身是一個非常隨機的事件 ——Seb 恰好有一個賞識他才華、理解他執拗的好哥們兒,並且 Seb 還恰好地在此期間因為戀愛上頭而意識到自己需要負擔一些責任,才選擇加入樂隊,還恰好被甩了,才攢夠開酒吧的錢。這個過程恰好有太多恰好了。

而當我們代入責任的視角,就會發現 Seb 也只是短暫地走出自己的舒適區,一段時間內承擔了社會責任,之後他又改了回去,並且用這中間的收益給自己造了一個更持久的舒適區。他依然在逃避。

joined-screenshot (2)

甚至他真的熱愛爵士樂嗎?電影中傳奇哥說的非常清楚:爵士樂在其誕生的年代就是先鋒的,叛逆的,顛覆的。而 Seb 追求的是原教旨爵士樂,這難道不是在悖逆爵士樂的精神嗎。

Mia#

散場後我和小紅討論電影,她剛好在寫一篇關於小程序短劇的特稿(非常精彩),感慨 Mia 很像那些她在橫店採訪的「橫漂」演員。然而我細想後發現,事情並非如此。

Snipaste_2024-01-13_01-03-54

在電影中,Mia 是一個擁有法律學位的高材生,她如果不當演員,依然可以回去當律師;而且她的姨媽是知名演員,經常帶 Mia 一起演戲玩,Mia 其實成長在一個演藝世家,從小耳濡目染;她還在全世界拍電影最好的地方,那可是好萊塢!所以 Mia 的命運和橫漂們是截然不同的。

Snipaste_2024-01-13_01-01-15

事實也是如此,Mia 在最後的那次試鏡中,正式通過演繹姨媽告訴自己的、在巴黎的故事,拿到了角色,從此演藝事業起飛。我們當然可以說這是一種更接近她本心的選擇,但從現實的角度,也是家世的積累在幫助她。

Snipaste_2024-01-13_01-01-59

既然 Mia 不缺能力,不缺積累,那麼為什麼她之前過的那麼慘呢?因為她缺乏勇氣。起初 Mia 完全不知道發揮自己的優勢 —— 她自己可以寫劇本;後來幾次遇到困難也總是第一時間想放棄。電影妙就妙在,每一次關鍵決策,都是 Seb 站出來,推著 Mia 往前走 —— 是他告訴 Mia 不應該演別人的角色而應該自己寫劇本塑造自己的角色;是他最後一次開著車跑到 Mia 家門口,狂按喇叭把 Mia 召喚出來。

Mia 不知道自己的獨特優勢,不知道自己深藏利刃。

Mia 的命題是勇氣。

酒神與日神#

尼采用「酒神」與「日神」做為一組二元對立的精神範式:酒神是激情的、衝破束縛的、非理性的;日神是古典的、節制的、理性的。

柏拉圖在 <會飲篇> 中寫到:原始人有兩幅面孔、兩對口鼻、四手四腳,力大無窮,甚至企圖衝撞、推翻眾神;於是宙斯決定將每個人從中間一分為二,從此以後,每個人都開始尋找他們起初被分離開的另一半。在找到了另一半以後的人唯一的願望便是和另一半的自己永遠合二為一,這便是愛情的最終目的。

7

Mia 和 Seb 是對立又互補的。Mia 其實能力出眾,但缺乏信心;Seb 才華橫溢,但逃避責任。Seb 為了 Mia 才主動想要承擔更多社會責任,最終開了理想的爵士樂酒吧;而 Mia 每一次要放棄的時候,都是被 Seb 推著,建立信心,勇敢向前。

從愛情的角度,這個故事無疑是悲劇,因為他們最終沒有在一起。從他們兩個人的角度,也不算悲劇,因為他們都成長了,並且最終實現了最初的夢想。在片尾那個長達 7 分鐘的蒙太奇中,Mia 和 Seb 在一起過完了一生,也算彌補遺憾。

我最愛電影最後他們默契的回眸,這樣就足夠了。

joined-screenshot (1)

結語#

16 年年底,我大四,已經確定了畢業的去向,學分也修夠了,卻感到無比「喪」。印象中那年冬天很冷,我看了很多遍馬丁斯科塞斯的 <出租車>;一遍又一遍地循環聽 Leonard Cohen 的 Famous Blue Raincoat。內心深處我不喜歡那份「遙遙領先」的工作,不想做那個「陽光普照」的人。

那趟美國的旅行對我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歷,西海岸永遠陽光明媚,科技永遠進步;山景城策劃著發射高空熱氣球,讓亞馬遜原始部落的孩子也能連接互聯網;孩子們永遠有夢想。

7 年過去了,大家好像變得保守了一些,Seb 們只想待在自己給自己打造的復古遊樂場裡,Mia 們還有勇氣繼續做夢嗎?

Well, I don’t know.

不過我知道,到達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著手構建它

joined-screenshot

And here's to the fools who dream
Crazy as they may seem
Here's to the hearts that break
Here's to the mess we make

--
2024/01/13 @上海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